本网讯 | 12月13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涉外高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南校区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郭树勇等来自全国涉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我校副校长刘建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进行了会议致辞。本次会议由我院党总支书记孙远雷主持。
孙远雷主持
孙远雷书记表示了对领导到会、专家的莅临衷心的感谢,对于广外国关学院成立伊始就承办这样的会议,深感荣幸。
刘建达副校长致辞
我校副校长刘建达首先对到场的专家、代表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感谢。也表达了对各兄弟院校间能集思广益、彼此支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国际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期待。
李永辉院长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院长李永辉先做了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新任会长以及理事单位表决工作的汇报,宣布了下届会长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院长郭树勇。会上,李永辉院长对协会情况进行了基本介绍和说明。李院长提到,国际关系学科在外语类院校中仍不是主流,希望通过协作会机制的建立引起相关学校的重视。在谈及今后的建设时,他提到三方面:学科、学术、学生。学科方面,要重视区域国别的研究,找准国际关系学科的定位、理解国际关系学科的属性和内涵。学术方面,则是找到学术定位、确立学术方向。学生方面则要注重人才培养,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意愿。
郭树勇院长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院长郭树勇认可了我校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速度和我校影响力。他说,上外在大家的支持下,将坚持章程的规定和第九条修正案(设立名誉理事长制度)的精神,以此来为国家外语高校的政治学人才培养探索行业标准,在外语高校的区域国别、国际组织和涉外外交人才培养上做出贡献。郭院长也表达了对未来三年协会成员间进行经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交流的期待,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第一专题 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路径与方式
刘玉梅院长发言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玉梅发言题目为“超学科视域下川外国际关系学院学科专业融合建设的构想与实践”,刘院长提到日本学者的“超学科”概念,提议将国际关系学科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用学科间边界处开放、学科间的整合来促进学科的发展。用国际关系和外语的 “双轮驱动”带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这种想法也得到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的认同。另外,“国际关系+外语”的模式也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万晓宏教授的强调。
王树春教授发言
我院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王树春发言题目为“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问题与反思”。他认为“国别”应在“区域”之前,没有好的国别就没有好的区域研究。王教授也谈到现在国际政治学科意识淡漠,缺失了学科意识,他倡议国际政治学科应有学科意识、把自己做大做强,在和其他学科融合时,也必须以我为主。
第二专题 涉外高校国际关系人才培养地特色与方向
梁晓君教授发言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梁晓君,就外交外事人才素质及培养方案的适配性分析进行发言。同时也提到,外交学院校训是“站稳立场,掌握政策”,这很好地培养了本学院学生的政治素养,学院外交培养出大批外交人才,但剩下那些没有成为外交人才的学生该怎么办,也是她在深思的问题。
郭树勇院长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通过分析文化国际主义对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意义,阐明了涉外高校国际关系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方向。
第三专题 涉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方法与特色
李永辉院长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剖析了涉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北外在国别区域研究做的一些尝试和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为其他学校/学院/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周方银院长发言
周方银院长剖析了国际关系学科/学院在各大高校的生存困境,对实现本专业“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难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也呼吁大家在做区域国别研究时要把握自己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辅助性地去做研究。
大会现场
合影留念
会议议程
12月13日 周四 |
8:00-8:10 代表讨论会会议签到(各高校一位代表,校办公楼一楼大厅) 8:20-9:10 涉外高校代表讨论会(每所涉外高校一位代表出席) 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楼317会议室 |
8:50-9:10 会议签到(校办公楼一楼大厅) |
9:20-9:40 会议致辞 主持人: 孙远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 致 辞: 刘建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李永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郭树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
10:00-11:50 第一专题 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路径与方式(每人8-10分钟) |
主持人: 唐小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 发言人: 张振江: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当前问题 刘玉梅:超学科视域下川外国际关系学院学科专业融合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陈奕平: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路径与方式:以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研究的协同创新为例 吴晓锋:跨学科视角下的国际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万晓宏:关于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培养的一些思考 申险峰:北京市“四培”实验项目在北二外的成果与问题 王宏禹:外语外贸类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及经济外交人才的培养 李明波:学科建设与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 王树春: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自由讨论 |
13:30-14:50 第二专题 涉外高校国际关系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方向(每人8-10分钟) |
主持人: 郑腊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 发言人: 郭树勇:文化国际主义对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意义 张志文:有关国际关系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胡瑞华:关于涉外关系国际关系人才培养特色的思考 梁晓君:外交外事人才素质及培养方案的适配性分析 周建仁: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发展概况与人才培养特色 陈寒溪:论研究方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自由讨论 |
15:10-16:30 第三专题 涉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方法与特色(每人8-10分钟) |
主持人: 范洪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国际政治系主任) 发言人: 李永辉:涉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机遇与挑战 王 辉: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方向 宋国华:内陆外语院校国别区域研究的困惑和挑战 郭学堂:涉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吕 平:地方外国语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中心 李 强:关于外语院校“多语种+”区域和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周方银:涉外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优势与局限 自由讨论 |
16:30-16:40 会议总结 |